6月27日,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和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暨建筑工业化产品与设备博览会(以下简称“住博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拉开帷幕。
本届住博会以“好房子 好生活 新科技 新动能”为主题,以“好房子”构建安居好生活,以新科技驱动蓬勃新动能。其中,中建智地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智地”)的零碳房以全生命周期的独特模式以及极强的普适性与可复制性,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相关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全国碳排放近40%来源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能耗。此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要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3.5亿平方米以上,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0.5亿平方米以上。
不断降低建筑能耗,是建筑领域低碳减排的必要途径,建筑物迈向“更舒适、更节能、更高质量、更好环境”已成为大势所趋。
展会现场,一座充满金属感、被绿植包围的建筑引发众人围观。这是中建一局华东总部大楼,通过被动式技术、主动式技术、能源转型技术等先进的技术的应用,打造出“绿色生态+零碳示范”双标杆的中建名片。
“它穿的是光伏外套。”中建智地设计部副总经理宋志成表示,项目使用轻型光伏墙体替代传统水泥墙体,在屋顶平铺设置1800平方米晶硅光伏板,在立面设置碲化镉光伏幕墙,并在遮阳板上设置晶硅光伏。同时,在室外采用光伏景观灯等不一样光伏,光伏产能约42.7万千瓦时/年。相当于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约426吨/年,节约标煤247吨/年。
“‘零能耗建筑’不是不产生能耗,而是产生的能源和消耗可以平衡。”宋志成解释说,“零能耗建筑”能够最终靠被动式建筑规划设计和技术方法最大幅度降低建筑供暖、空调、照明需求,通过主动技术措施最大幅度提高能源设备与系统效率,充分的利用建筑本体、周边、外购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使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全年供能大于或等于建筑全年全部用能。
在中建一局华东总部大楼,大楼墙体和外窗厚度与普通住宅楼相比要厚得多。“这些建筑就像是‘保温瓶’,夏天隔热、冬天保温,能耗还低。”据相关负责的人介绍,传统房屋之所以不节能,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密封性不好,室内外热量交换快,而被动式门窗有保持温度、隔热、隔音等特点,室内温度、湿度等指标相对恒定。大楼地下的地源热泵系统,能利用水与地热能进行冷热交换,冬季把地能中的热量“取”出来供室内采暖;夏季把室内的热量释放到大地中去,实现“冬暖夏凉”。此外,大楼还通过乔木、灌木、草地混合种植,帮助提升固碳效率,营造舒适、自然的微气候,降低建筑的能耗需求。
“我们的零碳建筑生产线是能定制的。”宋志成自豪地说。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环境复杂多样,不一样的区域人民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因此,建筑物的“零碳效果”也常具有地域性限制。中建智地在设计之初便引入了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气候环境进行模拟,为零碳房的自然通风、自然采光条件进行了建模论证,并通过季节性变化建立管控策略规划。
北京干燥少雨、日照时间长,因此,中建·学府印悦零碳建筑的朝阳面设计了大面积的落地窗和透光光伏板,确保阳光在提供自然光照和太阳能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对室内空气加热。而二层的遮光板又可以让室内形成了光线差与温度差,造成底部空间热气流上升,建筑物顶部的空气导流板能让室外空气在出风口快速通过,在室内空腔中形成负压,将室内上升的热空气吸引向外,形成完成整的空气循环。如此一来,便让建筑物摆脱对机械式通风系统的依赖,降低建筑物使用对能源的需求。
“我们坚决摒弃通过单纯的技术叠加得来的建筑,希望能够通过被动加主动的方式来体现低碳的设计理念。”中建·学府印悦设计团队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遵循性能优化设计原则,团队在钢结构建筑与外搭配件建造过程中,通过定制无热桥锚栓和在易产生热桥位置增加隔热垫片、使用外挂式门窗施工、采用防水透气或隔汽膜等常见施工工艺的有机结合,提高建筑整体气密性,打造高性能围护结构,消灭建筑物“冷热桥”,以更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更重要的是,其隔热施工方式与原理在经过模拟验证后可以简单复制到其他类似材料挂件上,在社区建筑领域具有极强的普适推广意义。
中建·学府印悦零碳建筑的落成,标志着我国在复杂地理气候环境下形成了一套以“建筑方案优化—降碳措施精细模拟—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系统集成—智慧运维平台管理”为核心的技术模式,在零碳建筑推广与落地应用上具有较强的经济性、普适性和可复制性。
“让零碳走进生活、改变生活”,这一理念贯穿零碳建筑规划设计的始终。在零碳建筑开发建设之初,设计团队便围绕选址、功能、定位,进行了多轮讨论论证。“相比于其他用途的建筑,我们更希望它能提升城市片区的活力,让更多的周边居民能去参加了,让零碳这件事更具有社会意义。”设计团队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说。
中建·学府印悦居民社区零碳建筑,地上3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规划为具备老年大学、零碳展馆、社区会客厅功能的社区活动中心,用以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为让低碳零碳理念深入人心,中建智地在零碳房南侧建设了一座零碳公园:用玻璃碎渣制作而成的再生玻璃景墙、用回收牛奶盒制作的座椅、光伏连廊、无动力单车……公园大量应用了再生材料、并通过互动装置和低碳科普,推广双碳、零碳的有关政策、技术和建设路径,让人们了解并重视推行低碳生活的意义。
项目团队还为零碳房开发了一套低碳智慧运维系统,在建筑运维使用阶段,智慧运维系统将接入“微社区客户端”,形成与物业服务、社区互动、以及具备娱乐资源为一体的掌上综合服务平台,对日常设备能耗进行预警、诊断,对空闲区域的灯光、设备做提醒与远程关闭,并对使用者的“低碳习惯”进行碳积分奖励、兑换。社区居民不仅能简单明了地观察到自己的碳生活轨迹,更能多方位了解碳排放方式和降低碳排放的办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碳生活习惯。
让看似“高端”的设计理念“平民化”“生活化”,正是零碳建筑的意义所在——让更多社区居民能走进它、了解它、使用它,与之交互。反之,也让零碳技术走进社区,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
能源可自给、物联可感知、零碳可持续……中建智地不断探索零碳建筑建造新路径。如今,中建智地已形成投资开发、设计策划、施工建设、运营维护的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协同转型发展,涉及光伏产业链、低碳材料、PPEFF体系、碳监测平台等多个领域,通过示范工程的带动作用,促进中建零碳产业链的发展,最终达到“零废水、零能耗、零废弃物”的理想状态。
为进一步加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社会监督,鼓励举报重大事故隐患和安全生产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及时有效地发现并消除重大事故隐患,海南市住房城乡建设厅近日印发《海南省住建领域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实施办法》。
近年来,宽沟村坚持“保护优先”与“创新活化”相结合的管理利用方式,依托自身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宽沟村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内涵,积极盘活闲置传统建筑等物质遗存,修缮发展为特色民宿,承办团建、聚会等业务,以此增加村民收入。
为更好地助力城乡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近日,来自福建省规划、建筑、园林、文物等领域的5位省工程勘测考察设计大师齐聚龙岩市长汀县,开展“大师长汀行”活动。
又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这也是白蚁长翅分飞、集中爆发的时期——房屋内部或周围的白蚁给市民的生活带来很大困扰。江西、浙江等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采取一系列便民服务举措,通过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升防治服务的品质,从源头上破解民之所困。
住房城乡建设部要求全力抓好2025年城市排水防涝工作 全面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